• 拼搏

  • 奉献

  • 和谐

  • 快乐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湖南大学-中国移动产业智能联合研究院2025年度研发课题发榜公告

时间:2025-09-30     浏览量:

湖南大学-中国移动产业智能联合研究院以建设“一流企业+一流高校”深度融合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院为目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研究院聚焦“机器视觉”、“机器人”两大领域,由湖南大学、中国移动共同开展联合研发,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现面向湖南大学发布2025年度课题指南,诚邀具备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的团队踊跃申报!

一、申报须知

1.揭榜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为湖南大学在职教师,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定的科研队伍。揭榜团队成员均应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社会诚信,不在科研严重失信行为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的惩戒执行期内。

2.揭榜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承担课题研发责任。揭榜团队应与中国移动相关研发团队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联合参与技术攻关工作。揭榜团队需保障投入足够的人力与精力支撑研发工作,在课题执行期内按要求执行研究计划。

3.承担团队需与联合研究院签署技术开发合同/课题任务书,在课题执行期内按照联合研究院管理要求执行研究计划,配合联合研究院开展立项开题、阶段评估、验收评审等课题管理流程。

二、揭榜流程

1. 平台注册:访问中国移动“联创+”平台(http://www.jbggplus.online:5432/college),使用湖南大学邮箱完成实名认证;

2. 在线申报:在揭榜专区内选择课题揭榜,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申报材料;(申报截止时间:截至1016 24:00

3. 评审立项:材料初审 → 答辩评审 → 确定任务书 → 签署合同。

三、合作支持

1.资源保障:联合研究院提供专项研发经费、产业数据及应用场景等支持;

2.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成果纳入中国移动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体系;

3.联合创新:开展产学研专题交流、技术对接与研讨活动。

四、揭榜攻关课题

(一)机器人

1、重大装备智造网络化机器人加工系统(5G+机器人)

1)面向飞机壁板加工的网络化机器人视觉传感-定位-检测技术研究:针对飞机壁板柔性装配需求,通过攻克视觉自动定位方法、多机协同规划及3D视觉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以提升自动测量效率,实现蒙皮装配高效定位与检测。

2)面向飞机壁板加工的网络化机器人传--控一体化技术研究:围绕飞机壁板多机器人协同加工场景,开展面向感-控一体化的低时延高可靠传输与时间同步、智能化任务与路径规划、高精度力位混合控制及云通信约束下的协同控制方法研究,构建云边端融合的多机器人传算控一体化系统。

3)面向飞机壁板加工机器人平台研制与验证:面向飞机壁板加工,研制多机器人协作平台,包含加工机器人与搬运人形机器人,攻关长桁装配、涂胶、高锁螺丝拧紧等关键工艺,集成加工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形成多机自主协作平台,实现半自主功能,进而实现飞机壁板加工场景中的自主装配任务。

4)面向飞机壁板加工的网络化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研发:研发面向制造车间大范围场景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测量、搬运、调姿对接、拧螺丝等工艺的三维建模与仿真

2、基于语音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辅助的情感构建方法

本课题围绕机器人与人类情感交互的理论基础,进行情感分类定义,研发大规模视音频数据标注方案,组建大规模视音频数据集合,构建基于语音模型和视觉模型的辅助标注与生成系统。

3、具有情感表达的强化学习四足仿生运动算法研究

本课题面向家庭陪伴与日常外出场景,研究机器狗运动轨迹与姿态的自适应动态控制。拟构建类 SMAL Model的三维狗模型,实现生物狗动作到机器狗的映射,并探索具备情感表达的仿生强化学习算法,提升机器狗在运动控制与人机交互方面的自然性与亲和力。

4、基于模仿学习的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开发

本课题围绕家庭场景下的典型操作任务,研发基于遥操作的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多模态操作数据集,探索基于模仿学习的具身智能控制算法,研究具备视觉-语言-动作交互能力的控制模型,并在双臂人形机器人平台上实现部署与验证。

(二)机器视觉

1、面向边端侧场景的机器视觉大模型小型化和云边协同关键技术研发

研发适应边端侧低算力环境的大模型小型化与推理优化技术,突破模型压缩、量化和蒸馏等关键环节,显著降低计算量并提升实时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构建跨场景视觉感知与少样本快速适配方法,提升工业安监与多任务感知的通用性与精度。

2、无人机群智能巡检系统与场景快速适配算法研发

围绕低空巡检任务多样、开发效率低和国产化适配不足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重点攻关多任务快速开发方法,构建统一的任务适配与迁移机制。研发国产算力平台适配与部署优化技术,实现“一次训练、多平台部署”,提升算法在信创环境下的兼容性与推理效率。通过多场景感知融合与验证机制,增强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形成具备通用性与可迁移性的无人机算法平台。

3、线材乱序视觉识别及自主作业系统

研究盘线生产异常情况识别算法,识别盘线生产过程中卡线、误挂等异常情况,通过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实现盘线头尾轻度乱序情况下自动钩头尾、异常情况识别告警等功能。

4、复杂部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子陶瓷或金属器件缺陷的行业级检测模行应用,对多种类型电子陶瓷或金属器件缺陷现象进行有效分析并筛选,实现电子陶瓷或金属器件缺陷高速高精度缺陷检出

5、航空发动机错漏装机器人检测系统

围绕航空发动机QEC部件装配质量检测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重点攻关机器人导航避障、高精度标定、检测点位自动路径规划、视觉定位与末端姿态校正、错漏装与松紧度检测等核心算法,构建面向航空发动机的智能检测系统,实现对复杂场景和海量检测点的高效识别与精准分析,提升复检效率与一致性,保障发动机装配安全。

五、联系方式

申报咨询

超:182-7487-9187

邓灵曦:136-5741-8560

技术支持(系统操作)

张远思:187-1072-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