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1962年、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长,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一届、第二届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近期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咨询规划研究工作。曾获国家、部委科技奖励多次。研究方向:复杂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优化、异构环境下的信息集成、智能制造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孙优贤,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浙江省人大副主任,浙江省民盟主委。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及优化,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或主持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中国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等2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先后主持或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专著、编著18部,被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并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浙江省杰出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
|
王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应用与工业自动化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荣获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
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FAC Fellow,IEEE Fellow。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局成员及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优化和综合自动化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研究。发表IFAC会刊和IEEE汇刊论文共计13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四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十二项;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功勋奖。2007年在IEEE系统与控制联合会议上被授予控制研究杰出工业成就奖,2017年获亚洲控制协会Wook Hyun Kwon 教育奖。 |
|
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和学者,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
|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曾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多年,2013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专注于空间机器人、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混合动力汽车、动态稳定系统和自学习系统。2016年11月11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1999 GJ5命名为——“徐扬生星”。 |
|
刘进长,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科技部专业技术3级,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得者。多年从事机器人研究与组织管理工作,开创了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机器人峰会、机器人大讲堂等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活动。任中国机器人峰会主席、特种机器人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主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主管。 |
|
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与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
|
赵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十三五”国家“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大工程”总体论证组成员。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工业联合会奖1项,航天部二等奖3项。 |
|
韩建达,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兼任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专家。在机器人自主行为技术、特种移动机器人、特别是面向极地科考的冰雪面移动机器人、飞行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方向开展了有特色的研究工作。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刘成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现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863"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7项,软件登记5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高新技术成果认证1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11篇。 |
|
黄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十二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成员,教育部111计划“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
|
谭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担任国家“十五-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成员。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 次,三等奖 2 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 |
|
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二五”863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德国Bremen大学客座教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技术成果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发明创业特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著作8部,发表论文SCI收录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
|
李树涛,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大学副校长、机器人学院院长、视觉感知与人工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连续4年入选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IEEE TGRS,IEEE TIM,IF等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的编委。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