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召开发展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教授主持会议,中心副主任朱云、张辉及其余核心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有关政策,分析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入国家创新体系新序列这一关键时期的使命担当,聚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重点围绕集聚高水平人才队伍,联合三一集团、楚天科技、中船集团等10余家共建单位,组织技术攻关队伍,建成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开展研讨。
王耀南院士指出,此次优化重组成功是入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队的重要标志,一要厘清定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力争在技术瓶颈制约十分突出的机器人视觉、多传感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二要强化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三要加强人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研发团队,建立适宜的人才队伍梯度发展机制。
本次研讨会旨在凝聚共识,形成新的发展理念,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耀南院士主持召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研讨会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创立于2015年,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开创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基础理论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制核心零部件,推动机器人系统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科技力量。
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室拥有一支由王耀南院士领衔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形成了机器人多模态感知、机器人高性能控制、机器人集群协同规划、机器人灵巧机构作业、机器人系统技术与应用五个稳定的技术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攻克了机器人高速高精视觉感知、高效规划决策与优化调度、高性能鲁棒控制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高速多传感工业视觉检测机器人、集群协同测量与加工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高端医药医疗机器人等;率先研制出国内首条航空发动机加工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超大型水轮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大型舰船螺旋桨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高端制药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等,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高端制药等行业。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7项,为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工程高质量实施和国防装备智能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硕成果的背后,展现的是实验室的使命和担当。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中,实验室于2021年12月成功转型升级为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耀南院士指导团队进行科研攻关
来源: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通讯员:张辉
实习编辑:易旭凤
责任编辑:余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