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搏

  • 奉献

  • 和谐

  • 快乐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  正文

【CCRS 2025】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盛大开幕--中心主任王耀南院士出席并致辞

时间:2025-08-04     浏览量:

2025 年 8 月 2 日,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CCRS 2025)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年会主题为 “人机共融,智向未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学术团体联合主办,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大会主席、中心主任王耀南院士出席并致辞。

出席本次大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王天然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桂卫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华勇教授,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教授,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刘胜教授,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海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教授,德国汉堡大学张建伟教授;出席今天大会的企业家代表有: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女士;出席大会的国家部委领导有:工信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毛俊锋先生,基金委三处处长赵瑞珍先生,工信部高新区技术司二处处长李宏刚先生;出席大会的湖南省领导有:湖南省副省长陈竞等;出席大会的湖南大学领导有: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教授;来到现场的还有湖南省和长沙市相关部门领导、多个高校领导、以及来自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行各业的参会嘉宾们。开幕式由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炜教授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毛俊锋首先指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跃升”的关键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指引下,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推动机器人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智慧物流、康复护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广应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双轮驱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提升我国机器人整体影响力与国际竞争力。希望湖南继续发挥制造业基础扎实、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平台完备等优势,打造全国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的重要高地,为机器人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南方案”和“长沙实践”。

段献忠校长代表湖南大学对各位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机器人技术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高端化和社会运行智慧化的关键支撑。湖南大学高度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攻关。学校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向自主化、智能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王耀南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机器人技术作为引领智能制造变革、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正日益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当前,机器人技术在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医疗、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加速落地,正在深刻重塑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展示前沿技术成果,深度剖析学科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产业重大需求。希望与会者凝聚创新共识,激发科研灵感,深入交流协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机器人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我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会开幕式上,湖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揭牌仪式由陈竞副省长、段献忠校长、王耀南院士、王天然院士、桂卫华院士、杨华勇院士、丁汉院士、邓宗全院士、郑庆华院士、刘宏院士、陈学东院士、刘胜院士、于海斌院士、郭雷院士、张建伟院士及与会领导共同按下启动装置,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学院依托王耀南院士在智能感知、运动控制与协同决策等领域十余年的科研积淀,汇聚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创新资源,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体系,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打造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高地。

此次会议,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心策划了十周年成果专题展,系统展示了团队在机器人基础性与共性关键技术两大方向的创新研究成果,包括多模态感知仿人五指灵巧手、轮式机器人、工业3D相机、高光谱相机等核心产品,并分享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实践历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王耀南院士牵头自主研发的全自研全尺寸真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湘江时代R1”在此次大会顺利亮相。这次展览不仅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更推动了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这既是对过去十年科研工作的总结,也为未来深化关键技术研发、赋能行业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大会共设置7个主旨报告,围绕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共融机器人、人形与仿生机器人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同期,年会举办了14个主题报告、115个分论坛特邀报告,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海洋机器人、医疗与微纳机器人等多个热门领域;7个顶刊论坛报告,8个高水平期刊主编论坛;此外,年会还设置了259份海报展示和自由交流等环节,全面呈现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创新实践。

作为我国机器人领域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之一,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始终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创新成果。本届年会为期 3 天,吸引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 3000 余位同仁齐聚长沙,通过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智慧的碰撞与深度交流中,与会者共同探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新路径,为实现人机共融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第六届机器人学术年会